欢迎访问酷搜科技

探索可复制推广技术模式,我国启动恶性杂草、稻田草害防控研究

酷搜快讯 2024-03-17 创始人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3月16日,我国“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重点专项中的“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稻田草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等两项目,在湖南长沙宣布启动。记者从会上获悉,通过两项研究,有望摸索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据了解,“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主持。研究主要计划针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田和草原恶性杂草发生广、传播快、成灾重、治理难等产业问题,解析恶性杂草成灾机制并创建可持续治理模式。

柏连阳透露,项目实施将重点攻关杂草种子库消减、早期智能化识别、抗药性快速检测及阻控、高效精准施药、草原草毒素功能开发等关键防控除害技术,力争揭示不同生态区2—3种重大恶性杂草发生传播和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作物互作成灾机制,研发3—5项智能识别与测报技术,探索8—10项抗药性快速检测方法,使杂草综合防控覆盖超20万亩,效率达95%以上,除草剂减量20%以上。此外,项目还着力集成不同典型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模式下恶性杂草可持续防控模式。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稗草、千金子、马唐等是水稻田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恶性杂草。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潘浪主持的“稻田草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项目,拟以湖南为核心区域开展研究,着力探明稻田恶性杂草的环境适应性、抗逆性及成灾机制,研发稻田杂草早期智能化识别和预测预报技术装备3项,挖掘杂草抗除草剂的重要新基因20个以上,创制对水稻的除草剂抗性、品质、产量提升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优异水稻新种质10个以上,示范基地除草剂使用量减少7%—15%。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摄)

(来源:中国科技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酷搜科技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0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