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酷搜科技

一部《荒野四十年》,读懂行走在路上的四代人

智能生活 2023-09-26 创始人

科技日报记者翟冬冬

9月23日,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京版梅尔杜蒙(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荒野四十年——中国户外文学论坛暨《荒野四十年》图书分享活动”在十月文学院举办。该活动是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大众活动之一,围绕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荒野四十年》展开。作者湘君携著名探险家刘雨田、雷殿生、杨浪涛、温旭和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锐,以四代行者同堂的方式,共同回顾了中国户外探险近40年变迁,并探讨了户外文学的独特魅力。

想了解当代中国人探索远方的历程,《荒野四十年》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全景式作品。

从群山之巅,到辽阔荒原,徒步、登山、漂流、骑行……背包上路的身影,在中国正日渐兴盛。他们常被当作行者、驴友、背包客、户外人、攀登者或探险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存在40多年。但这个“在路上”的群体,真实面貌始终模糊,直到这部纪实作品的出现。

有感于国内户外文学的匮乏,上海女作家湘君历时7年,穿行天南地北,独自寻访数百位户外爱好者,用沉浸式的文学语言,创作出一部两卷本的《荒野四十年》。中国在路上的四代人形象,随之一一呈现。

早从1984年刘雨田踏上长城,到1996年余纯顺遇难罗布泊,再到2008年雷殿生用10年时间徒步中国,2020年新青年温旭独步南极……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远方探索,以及珠峰、鳌太、梅里雪山、羌塘无人区等地最具争议的事故,都被写进了这部作品,一幅中国近40年“在路上”的全景图徐徐展开。

中国“在路上”的文学空白

“近40年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这支身影独特的族群,不该被忽视,不应被遗忘。”谈及创作缘起,湘君说正是源于自己对户外旅行的热爱。多年游历中,她一直遗憾:中国“在路上”的人至今不被理解,甚至被妖魔化,能真实记录这一群体的作品几近阙如。

“只有聚焦到具体的人,写活一个个真实生命,无数细节汇聚中,读者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群体的灵魂,甚至看见自己,启发自己。”为了填补这段中国民间户外文学空白,2016年湘君毅然辞去一家背包客公司的主编工作,开始了长达7年的全身心采写历程。

顺着一代代足迹上溯,她深入寻访过中国首位民间探险家刘雨田。早在1984年,刘雨田就从新疆孤身上路,并希望世界上第一个走完万里长城的能是中国人。作为第一代徒步行者,他见证了中国户外探险的40年变迁,遇见过无数慕名采访者。但相比外界的一时猎奇,刘雨田感慨,唯独湘君是一心一意要为行者立传的人,“这样的户外文学创作,其意义甚至超出了我们的个人探险。”

40年,四代行者的见证

     刘雨田孤身上路12年后,著名旅行家余纯顺1996年在罗布泊遇难,一时激起大讨论。继续余纯顺未完理想,雷殿生1998年上路,曾徒步走遍中国的他也来到《荒野四十年》分享会现场。10年徒步81000公里,历尽九死一生,父母早亡、小学辍学的雷殿生觉得自己是用“行万里路”的方式,用10年去阅读一部荒野的大书。

    湘君带着真情的理解,充满温度的文字,给他印象很深,“那些我们难以说清的内心世界,尤其那些‘在路上’无声消逝的生命,难得被她一一留存在了《荒野四十年》中。”

     也在1998年,另一位嘉宾杨浪涛参加雅鲁藏布江漂流,后成为《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主任,他认为,“能如此深入描写中国探险家的,湘君是第一个。尤其她对人的内心刻画,独特的亲和力,是我们难以做到的。”

    年过80岁的刘雨田上路时,最年轻的温旭还没有出生。16岁时,温旭开始接触登山,22岁参加中国首部户外真人秀《勇闯南北极》,并在2020年成为首位独步南极的中国人。但他走向南极,不是为了探险本身,而是呼吁解决气候危机。

“我相信《荒野四十年》这部书会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打动更多领域的人。”温旭认为湘君的采写,并没有停留在探险本身,而是挖掘出了一个个热爱生命的人对生命真谛的追寻。这样的非虚构文学,既充满真实力量,又提炼出了精神内涵,能让各个领域的人共情。

荒凉之境,滚烫人生

不同道路的行者人生,交汇在《荒野四十年》,呈现出四代人不同风貌,如同薪火相传。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锐表示,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当代探险家们能被湘君真实记录,展现给读者。在书中,她看到了中国一代代人“在路上”的蜕变,也看到一如古人壮游的精神。

“他们身上具有跨时空的共性,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在湘君看来,荒野最独特的魅力,不只是自然,更是带人找回自由与生命本真。湘君对荒野、对行者“向死而生”的这份理解,贯穿书中,大大深化了荒野与行走的内涵。

户外文学并不只是写户外探险本身,落脚点依然在“人”。现场被湘君打动的读者,更多是从没有走到户外的人。以荒野为舞台,以行者足迹为切口,以远方隐喻更理想的人生,湘君试图把读者引入一个辽阔空间,去感受一代代人“在路上”的生命追寻,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路。在书中,见天地、见他人后,让读者看见自己。

“荒野具有双重象征,它是人迹罕至的荒漠,也是远离浮华的净土。作者对行者的记录,因此也有双重内涵。”引用著名作家阿来对《荒野四十年》的点评,湘君希望作品呈现的不止是荒野之路,还有一代代人的求真之路、精神成长之路。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酷搜科技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0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