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为脑卒中治疗提供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白进
脑血管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疾病,其中大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尤为常见、残死率极高。目前,脑卒中动脉取栓手术是最有效的标准疗法,但国际上对其治疗细节一直存在争议。记者27日从海军军医大学获悉,该校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联合全球多个研究团队的基于单个受试者数据的荟萃分析“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策略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关成果于26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杂志主刊。
据介绍,脑卒中动脉取栓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降低残死率,但是患者来院后是否可以跳过注射溶栓药物,而直接进行手术取栓,或是注射溶栓药物后再进行取栓手术,即桥接取栓,国际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取栓前的静脉溶栓可能存在增加出血几率、延误取栓时间,且增加治疗费用等问题。202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先发表了刘建民教授团队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全球其他5项针对这一问题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也陆续发表,但这6项临床研究的最终结果并不一致。因此,需要更高循证医学证据指导全球卒中临床实践。
基于此,刘建民教授与荷兰、瑞士等国专家发起,联合全球6项研究团队,共同开展基于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单个受试者数据的荟萃分析,并开展更加深入的亚组研究。该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荷兰、瑞士等8个国家207个研究中心的2314例患者。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差异极小,仅有1.7%的结局差异。这意味着每桥接取栓治疗57例患者才会导致1例患者获益。
共同第一作者杨鹏飞教授表示,“这强烈提示我们应该从成本效益、患者特点、预期延误等方面予以个体化精准决策。目前,相关亚组研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中。”
据悉,荟萃分析是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临床医学循证等级中最可靠的证据之一。这一研究成果中,来自中国三个研究团队的85家中心的研究者们贡献超过1/3的研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