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耕一“`”总关情
青浦人过年饭桌上总有几块糕点,糯米香气醇厚,五颜六色的小方块摆在一起好不喜庆,原来,这个糕点叫做奘糕,过年等重大事项时奘糕都可以出现。青浦的老人们说,别看这糕点小小一块,可是承载着他们儿时记忆的。
这种点心叫`糕,是糯米混大米蒸煮而成,一般要经过淘米、浸泡、沥干、磨粉、漫粉、溲粉、制馅、装模几个步骤,而"漫粉"与"`打"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先糯米放在开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沥干后磨粉."漫粉"则是在糯米粉里加入糖水后不停地用手搓粉,使糕粉变成雪花状,再通过筛粉让它更细腻,这样的口感也会更好,接着我们把搓好的糯米粉倒入模具中,用竹尺刮平,再用工具把方块中间按凹一块,再在中间凹陷处加入一小块豆沙,再覆上一层米粉.用竹尺抚平整。前辈曾留下过一个口诀:七六三`法。"七"指北斗星,"六"指南斗六星,"三"指福禄寿三星。奘打十六下,刚好落下十六块方糕,把成型的米粉团从模具中倒出来,蒸上个十几分钟就出锅了,香气扑鼻,口感软软糯糯,甜而不腻,糯米的清香和豆沙的香甜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人间美味。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种糕点叫做`糕呢?
据练塘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米乐农庄负责人杨勤峰回忆,2012年最初在练塘开办农场,举办制糕体验活动时,是以"练塘米糕"的名称来宣传的。直到2018年,杨勤峰在古文献中了解到这样一个做糕的专用动词"`"时,才开始正式使用"`糕"这一名称。"`"字的历史十分悠久,以宋代《集韵》为例,就已经有了"`,实米与额也"的记载。
练塘糕点习俗,是上海市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焚糕第四代传承人杨勤峰说道,看到父母在田里种茭白,十分辛苦,想让他们轻松一些,于是回乡创业,因此以练塘为原点,从而起名"恋棠奘糕",恋棠、练塘、恋塘,这份产业实际上也承载着杨熟峰心中那放不下的乡情。
而现在,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杨勤峰想到可以多样化,在米粉蒸制过程中,将天然染色剂加入其中,制成彩色焚糕,颜值大大增加,绿色的是抹茶,褐色的是可可等,迎合了小朋友和年轻人的喜好。承载自己心中那份乡愁的`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杨勤峰毕生的追求。现在,他依然在不断努力,让越来越多人了解、体验`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岳一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