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酷搜科技

南宁师范大学:探索教学评管共生式“文化课堂”新模式

科技杂谈 2022-10-15 创始人

原标题:南宁师范大学:探索教学评管共生式“文化课堂”新模式

自2007年以来,南宁师范大学与南宁市兴宁区教研室共同推进兴宁区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办学局面。学校认真学习与研究文化稳定性理论,总结先进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经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后,形成了特色鲜明、易于操作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强化“文化课堂”四个环节

南宁师范大学与南宁市兴宁区教研室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教的文化”“学的文化”“评的文化”“管的文化”为内核的“文化课堂”教学改革范式。

第一个环节是“教的文化”,重在构建以“激发”为核心的“善教文化”。在教师心里根植一个坚定的信念,即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善教文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态,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成效显著。教师广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思维训练、知识积累、文化熏陶,从而走向深度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授课通俗易懂,更多地以“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自动学习。

第二个环节是“学的文化”,重在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乐学文化”。引领学生不但要领会知识,更要探究知识理念的形成缘由和背后逻辑,即使是教师未教的难点重点,也能通过自学或者单元组、团队合作探索而予以破解。为此,课题组创建了约定文化、合作学习与表达呈现3种学习训练模式。教师或开展学习方式专项训练课,或将学习方式融入学科课堂教学同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型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实现从未知到有知、从盲学到会学,再从会学到乐学的飞跃,真正走进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天地。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中获取未知、在展示中呈现精彩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生成特殊的审美愉悦,这恰恰是学习的理想境界。

第三个环节是“评的文化”,重在构建以“省视”为核心的“慧评文化”,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综合评价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和应用能力等。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既实现“有教无类”的公平性,又关注“因材施教”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评价中获得自信,实现持续发展。曾子语“吾日三省吾身”,评价不但具有了其所说的“省”的特点,还具备了“视”的优势。内有体悟,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认知,做到知错而改、优而更优。通过“慧评文化”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学生的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第四个环节是“管的文化”,重在构建以“融通”为核心的“大中小联动”机制,搭建了“大学―中学―小学”联动机制,探索了“教―研―培”一体化的推进策略,形成了“大中小联动,教研培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兴宁区教育局于2019年成立“那考联盟”,即那考河畔的中学和小学与南宁师范大学结成联盟,特聘南宁师大教授作为学校顾问,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文化建设,带领老师们做课题,解决了一线教师理论不足的问题。教学成果升华到了“文化课堂”的层次,不但具有理论高度,也具有了一定稳定性,进而持续地传播下去。融通机制也在大中小学之间起到了相互促进的推动作用。师范生与兴宁区一线教师一起上课、一起听课、一起评课,获得了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兴宁教师的直接指导。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兼备的教研员对师范学生现场评课,让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更符合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

6年来,南宁师范大学与南宁市兴宁区教研室“大中小联动”“融通”合作,构建出了“336”文化课堂教学范式,“336”即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有效(设计有效、方法有效、组织有效),六步骤(教学六步骤: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作展思―质疑辨思―训练促思―拓展创思)。共同总结提炼出技术要领和操作要点,并进行了课堂验证和学科演绎,形成“文化课堂”实施策略。

凝练“文化课堂”四个特色

文化引领。文化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教师更加主动地投入“文化课堂”建设中,并将其升华为自觉行动,积极在教学中加以践行,结出了丰硕成果。

模式护航。不仅“文化课堂”有范式,其相应的分支文化也都有相辅相成的模式。对于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来说,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将其“拿来”为己所用,并取得理想效果。而优秀教师在自如运用“文化课堂”范式的同时,还能够突出其教育个性,让“文化课堂”展现出新气象。

四环共生。教、学、评、管4个环节在“文化课堂”这个总系统中各自承担着重要“职责”,同时又彼此联系、互相促进。“文化课堂”的文化核心激发、探究、省视、融通,除了分别在各自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外,又往往在其他环节中“于无声处”起到引领或助推作用,生成更大的育人合力。

全段适用。“文化课堂”有着明确的育人理念,不但适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如今也走进了南宁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的课堂。这一模式致力于让师范类专业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掌握“文化课堂”的操作流程,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通过亲身实践提升育人效果,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以“课堂文化”的不变应对教学改革的万变,“文化课堂”实现了传承中的创新。2010年起,“文化课堂”教研成果逐步在南宁市兴宁区26所中小学及南宁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全面推广,2016年以来先后被推广到60多所中小学及师范院校。2022年,“文化课堂”被列为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作者:陶继新)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酷搜科技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0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