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致敬外交战线的“平凡英雄”
2022年“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继续闪耀。《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三部影片作为引领者,赢得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其中,影片《万里归途》更是以国庆首日近2亿票房的成绩领跑“国庆档”。影片从外交官视角出发,聚焦“撤侨”主题,以现实主义、对比策略和互文叙事向外交战线的“平凡英雄”致敬,并通过极具真实质感的群像故事询唤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意识。
以真实感塑造“平凡英雄”
《万里归途》讲述了中国外交官组织撤侨的故事。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努米亚共和国协助撤侨,但在任务顺利结束,撤离者即将返回中国之时,外交部得知还有一批同胞被困,他们正在中国华兴公司驻努米亚分公司总经理白婳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此时,肩负使命的外交人员宗大伟和成朗毅然决然逆行出发,努力营救被困同胞并组织撤离。
该片综合改编自“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等真实撤侨事件,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真实的“平凡英雄”。全片故事、场景甚至细节都极具真实质感,而这种真实质感,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对刻意营造想象奇观手法的摒弃,其二是对手无寸铁的“平凡英雄”的塑造。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努米亚共和国”,但是稍作观察与思考即可以得知,“努米亚”其实就是“利比亚”“也门”等阿拉伯国家的情况综合体。在这样一个处于政变战乱中的“努米亚共和国”里,恐怖袭击、暴力抢劫、残酷巷战等成了生活的常态,中国外交官和同胞们就是要在这样的乱世中经历种种磨难,完成“万里归途”。影片没有刻意神化外交官们,没有刻意营造乱世中的各种奇观,而是以真实为基石,构建故事框架、展开具体情节。撤侨故事整体上都在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尺度范围中,即使是叛军军官穆塔夫连玩两次的残忍游戏,放在真实的历史现场也并不过分和违和。
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万里归途》相较于《战狼2》《红海行动》《长津湖》等新主流影片还有不少创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电影中塑造了手无寸铁的“平凡英雄”——外交官们。对于手无寸铁的外交官来说,他们和你我一样普通,面对战乱危险时同样充满恐惧,却需要在紧要关头凭借一身过人技能杀敌制胜或者逢凶化吉。所以,宗大伟在与恐怖分子穆塔夫的两次“俄罗斯轮赌盘”游戏中流露出了真实的恐惧与胆怯,就算决定慷慨赴死,他仍然会下意识地躲一下。更有意思的是,最后救人于水火的并非枪支弹药,而是一台摄像机和几部手机,在这里,“平凡英雄”形象依靠真实质感得以凸显和升华,以平凡之躯干伟大之事的崇高主题得以体现。
以对比策略刻画英雄群像
在《万里归途》中,尽管张译扮演的宗大伟有较多戏份,但该片所讲述的并非单个的孤胆英雄故事,而是一群“平凡英雄”的故事。为了刻画出鲜活生动的英雄群像,影片主创人员巧设三组人物对比,在对比策略中展现不同的人物个性、行为动作和关键抉择,并以此强化观众认同、引发观众共情。
首先,影片设置了“老司机”宗大伟与新手成朗的对比关系,以表现二人性格的成长过程。故事中,宗大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成朗则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外交新人,这样的设置造就了二者的矛盾不断,从最初的“去不去救被困同胞”到后期的“要不要告诉同胞迪拉特没有救援”,这些情节都在竭力表现宗大伟和成朗的不同,前者的多虑和后者的赤诚特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电影并没有明确的偏向,而是让二人相互学习、相互成长,最终,宗大伟学会勇敢,决定和穆塔夫完成“俄罗斯轮赌盘游戏”;而成朗学会“说谎”,隐瞒了迪拉特没有救援的真相、承认自己是宗大伟的上司,最后用一台没有电的摄影机唬住了穆塔夫等恐怖分子。
其次,影片通过人物对比体现英雄群像中的个体特性和群体共性。从影片前期看,宗大伟暴躁、傲慢、自我,而章宁热情、友好、无私。相较之下章宁更符合大众想象中的外交官形象。但也正因为章宁的牺牲,迫使宗大伟踏上了救助白婳和被困同胞的征途,同时也为他的成长埋下了伏笔。白婳是一个内心极其强大的女人,她深知自己的重担与使命,即使知道了丈夫去世的噩耗也不会停止救助同胞的脚步,而她的无私奉献成为促进宗大伟精神成长的重要因素,帮助宗大伟完成了自我思想的升华。
影片还设置了敌人、朋友与我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对比中既凸显我外交人员冒着生命风险依然爱国敬业、尽职履责的英雄主义精神,又突出了支撑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的强大祖国。《万里归途》没有概念化地传达爱国主义的主流价值观,相反,将家国情怀内化于这一对比关系中。穆塔夫的叛乱夺权,是努米亚共和国政权不稳定和西方殖民主义的结果。在这样的战乱国家,枪林弹雨是日常,百姓基本安全与生活也无法得到保障。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国家面前,所有的善良友好和尽忠职守都像是一个玩笑。与之不同,面对战乱之国,中国人依托背后强大的祖国,虽历经艰辛但依然能够幸福地踏上万里归途。中国外交人员能够在恐怖势力面前,有底气地喊出“带同胞回家”的口号。
以互文叙事讲好英雄故事
互文叙事即指此文本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参考、暗示、模仿等叙事关系。罗兰·巴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每一篇文本都是在重新组织和引用已有的言辞”。作为同样改编自海外撤侨真实事件的新主流影片,《万里归途》在主题、叙事、视听等方面都与前作《战狼2》《红海行动》达成了一种互文关系。通过这种互文叙事的方式,《万里归途》一方面弥补了《战狼2》和《红海行动》在人物形象塑造多元化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又继承了大众借由《战狼2》和《红海行动》二者所构建的民族情感与民族记忆,从而更容易进入到努米亚共和国这样一个战火朝天的危险情境之中。在影片《万里归途》开头,宗大伟让同胞们举起国旗和护照的片段与《战狼2》结尾冷锋高举旗帜回家的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以实物强化民族认同,彰显国家实力。其次,片中激烈的枪战场景和爆破场景等都有《红海行动》的影子,给观众惊险刺激之感,调动观众情绪。但是《万里归途》并没有停留在对前作的单纯模仿之上,而在不断追求超越和创新比如在叙事上更加连贯,在视听上也更加多变、更具隐喻性。在场景呈现与人物塑造上,因为《万里归途》展现的是外交人员,片中没有奇观化打斗场面,也更具有真实生活的质感。
此外,《万里归途》还植入了更多人文思考,并借白婳女儿法提玛之口,以《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航海家辛巴达》作比,展现出外交官们所经历的种种磨难,表达出邪不压正、善必胜恶的人类价值指向。“真善美”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希望之火,《航海家辛巴达》故事的讲述,将《万里归途》变成了一则人文寓言,在希望之火的指引下,善良的人们超越国界桎梏而聚在一起,历经磨难去追寻生存的可能。此时,人类的命运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自然而然生发出来。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屡屡成为“爆款”电影,以极高的票房回报率激活疫情影响下的惨淡电影市场。《万里归途》作为一部新主流电影,在国庆期间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又一部与国庆档气氛极为契合的“头部影片”,带动了观众们前往影院进行消费的热情。整体而言,该片不失为一部难得的佳片,其以真实质感塑造“平凡英雄”、以对比策略刻画英雄群像、以互文叙事讲好英雄故事的美学特征奏响了致敬外交战线“平凡英雄”的主旋律交响,强化了中国观众的家国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感,做到了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作者:张经武,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雯,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