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酷搜科技

上海临港兑现“三年大变样”  23条举措助力“十四五”建设新目标

酷搜快讯 2022-08-22 创始人

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三年来,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4200亿元。”“未来三年,临港新片区将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让临港真正成为‘创业者的城、就业者的家’。”在8月20日举行的临港新片区揭牌三周年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介绍道。

上海临港新片区。临港供图

据介绍,成立三年来,临港新片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3%,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1-7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8%。

其中,36个全国首创性案例率先实现制度创新新突破。国务院制定的《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任务基本完成,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出台各类政策260余项,通过改革形成典型制度创新案例87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36个,“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正逐步形成,制度创新成果正持续转化为发展新优势。三年来,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超6.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实现每年翻一番,离岸贸易规模逐年快速增长,累计落户400多家金融企业。

七大特色产业园区促进开放型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成效。通过高水平举办顶尖科学家论坛,先后引入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平台等14家高水平科技创新机构。包括“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在内的七大特色产业园区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沿产业项目。三年来,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4200亿元,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23条任务举措助力滨海城市建设新动能

为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

相对此前两次出台的市级支持政策文件,本次《若干政策措施》主要目的是以解决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痛点堵点问题为导向,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助力临港新片区更好成为全市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23条任务举措,涉及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其中5项支持政策表明临港新片区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氢能谷、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动力之源等重点园区建设;建设滴水湖AI创新港,培养AI创新生态;深化国际数据港建设,探索建设国家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和功能平台布局临港新片区,推动一批科研院所、高校研究院、产学研转化平台、保税研发中心布局临港新片区。

对于广受关注的人才引进政策,临港新片区将以10条措施优化区域发展要素供给。包括将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推荐权;加强人才子女就学服务,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在吸引全球化人才方面,将把“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服务人才范围从A类工作许可证扩大至B类,提高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性,外籍人才凭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临港新片区定点医院享受网上挂号预约医疗等服务,还将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为重大项目建设紧缺急需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绿色通道”服务。

6大方面量化到“十四五”末建设新目标

乘势而上,再创辉煌。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从制度创新、产业集群、科技研发、新城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量化了下一步的目标建设。

高水平开放成为临港新片区最大红利。到“十四五”末,建立起更为成熟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在制度型开放上形成更多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初步建成国际认可度更高、竞争力更强的自由贸易园区。

先进制造业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根本基石。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25%。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聚集人工智能企业500家,产业总规模超500亿元。

科技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到“十四五”末,力争引进培育8家以上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30家新型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五型经济”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特色亮点。到“十四五”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2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超过800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5%;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50%。

智慧、低碳、韧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到“十四五”末,6.5平方公里国际创新协同区全面实现数字孪生运营,并向全域拓展;骨干道路车路协同覆盖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

人才成为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第一资源。临港新片区启动实施“人才筑巢工程”。未来三年,临港新片区将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让临港成为“创业者的城,就业者的家”。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酷搜科技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0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