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续航,火箭军某部战士李少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黄时健 曹凯旋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内,火箭军某团战士李少帅接到了来自医生的通知:经过检测,他无偿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满足患者的需求,今日便可出院了。这一刻,李少帅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离开前,他伏在桌前郑重地为受捐者留下祝福:“感谢你在茫茫人海选中我,让我成为你的捐赠者。愿我们一起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
希望,无非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过程
7月26日,是李少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白血病患者的第6天。依照计划安排,这一天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早晨8:00,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行,血液从李少帅的身体里缓缓流出,通过分离机循环不断提取着干细胞。一颗炽热的心正在为撼动另一颗心积蓄着力量。
近5个小时造血干细胞提取的过程中,李少帅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听说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将同捐赠者保持一致,这是多神奇的事情。我是个生性乐观的人,希望这份豁达的态度能够撼动对方,帮助他重拾生活的勇气。”
此刻,窗外烈阳高照、林木葱郁,屋内凉风徐徐、花香袭来。
出生于山西晋城的李少帅,骨子里有着北方人特有的朴讷温厚与爽直豪放。入伍十余年来,凭借着较真碰硬、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和热情率真、直来直往的火热性情,李少帅收获了身边战友的诸多赞誉。李少帅时常同大家调侃:“我们山西人做事讲究气势,洒脱和不屈,要的就是黄土高原般辽阔,像黄河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在爱心助人上,这股驰而不息的气势,则源自13年前他不经意间的一次善意之举。
那年,李少帅正好18岁,阳光,活力,富有朝气。为了庆祝自己成年,他决定送给自己一份特别的礼物——献血。而这一次凑巧的选择,却令他在行善路上越“献”越深。此后,他几乎每年都会去献血,积年累月献血量已达4000毫升,并获得无偿献血奉献铜奖。
2018年,李少帅主动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之列;同年,李少帅成功通过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申请,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奇迹,本就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
今年初夏,一通关乎生命接力的电话将李少帅4年前许下的承诺再度唤醒。
“红十字会告诉我,自己是全国唯一与患者配型成功的人。作为一名军人,我没有任何可以犹豫的地方。”提到此处,李少帅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
6月1日,李少帅来到医院接受全方位检查,进一步验证与患者匹配度。随后,高分化验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患者高度相合。根据患者最佳移植期,最终定于7月21日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7月26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按照计划,李少帅入住医院后的前四天要注射动员剂,以保障体内造血干细胞浓度符合采集标准。”安徽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但这个过程对于捐献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注射动员剂后,捐献者会不同程度出现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入住医院当天,李少帅便收到了来自患者的感谢信。“我是一名人民教师,非常感谢您的爱心之举和义无反顾。希望在您的帮助下,我能够重返讲台,继续教书育人……”
入院5天里,李少帅共注射了7针动员剂,但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特有的“硬气”:身体好得很,啥事都没有。
出院之际,李少帅为患者留下了一封回信,随信附上的还有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信中有一段如此写道:“这块名为沙漠玫瑰的石头,产自西北荒漠边陲,是经过戈壁风沙千万年洗礼所缔造的大自然奇迹,也曾陪伴着我军旅生涯一路走过来。现转赠于您,希望我们一道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